甬山剡水荫江口 落日余晖写春秋

2023-04-28

江口成校老年学堂成立于2017年11月,是江口老年教育亮丽的“窗口”,是江口老年人“终身学习,快乐幸福”的平台。老年学堂开设长学制班10班,分别是智能技术应用、养老护理、越剧、舞蹈、龙鼓、瑜伽、八段锦、乒乓、烘焙等,共计有注册学员470人,在后胡、周村、王溆浦、蒋葭浦、甬山等村(社区)成立老年教学点,建立了老年社团9个,圆梦艺术团、甬源越剧社、凡心志愿队、癌症康复分会等经常送教进社区农村文化礼堂,开展老年公益活动,成果丰硕,2019年被评为宁波市首批标准化老年大学。

一、确立办学理念,坚定办学方向

老年学堂确立了“老有所教,老有所学,老有所乐,老有所为”的办学方针,践行“着眼于老年人身心健康,满足于老年人价值追求”的办学理念,不断适应社会发展、老年人口增加、文化养老需求等的新要求,力求让更多的老年人实现文化养老的愿望。

二、提升办学条件,夯实发展基础

1.细化保障措施,规范办学行为。学校建立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,实施“政府拨一点,学校出一点,企业助一点”的多元经费筹措机制,确保每年老年教育经费达到区域老年人口10元/人以上。

2.优化师资队伍,保证教学质量。学校有专职教师8名,兼职教师36人。如越剧唱腔班聘请奉化越剧协会秘书长赵雪萍为执教教师。过硬的师资队伍保证了各类教育培训顺利开展。

3.强化办学设施,推广在线学习。学校共有9个适合老年人学习的教室,如电脑室、书画室、文体活动室等,江口终身学习网和公众号,方便老年学员网上学习课程,不定期推送学习信息,倡导老人在线学习。

三、创新办学组织,激发内在动力

1.优化课程设置,满足学员需求。学校开设了“越剧唱腔、喜庆锣鼓、女子舞龙、养老护理等10余门课程,满足老年朋友多样化,个性的学习需求。学校编印了《越韵芬芳》《八段锦》《菊花栽培》《酵素蔬菜》《红帮文化》等10多本教材。

2.规范教学管理,提升办学水平。老年学堂长学制班实行注册考勤制,日常管理规范、到课率保持在90%以上。每年都能将老年学习成果及时录入“省学分银行”,开班数和学员数均超过考核要求。

3.整合教育资源,实现共建共享。老年学堂联合社区内18个村图书室、16个农村文化礼堂22个老年协会等公共文化设施和组织,实现学习活动项目共建共享。比如,校女子舞龙队成立12年以来,平时认真训练,在奉化众多舞龙队中脱颖而出,在各级文化体育赛事中摘金夺银。

四、注重办学拓展,深化合作空间

1.开展活动交流,展示办学风采。老年学堂定期举办学习成果展示,甬源越剧社编排越剧红歌,宣传江姐、杨开慧、刘胡兰等英雄事绩。建国70周年学校承办唱红歌文艺活动,建党100年我们开展了“学党史、感党恩”党史展板巡展活动,吸引大量老年人参与教育活动。

排舞比赛.jpg

大鼓表演.JPG

2.加强社团建设,促进特色发展。老年学堂精心培育圆梦艺术团,有计划推进新节目的学习和表演,聘请专业教师指导,已经孵化了布龙、腰鼓、大鼓、艺术舞、旗袍秀、排舞等多个小社团。甬源越剧社开办越剧唱腔班,在大浦湾搭建戏台演出,精彩的节目得到广大市民赞誉。

3.践行志愿服务,弘扬奉献精神。凡心志愿者服务队百余人,积极参加文明城市创建、垃圾分类、文明交通、爱心服务、防诈骗、家风家训等志愿活动。

回顾过去,老年学堂积极探索、努力奋斗,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。宁波市基层文艺社团风采大展示活动“红杜鹃奖”(2021)、央视七套重阳节录播(女子龙2019)、浙江省女子舞龙表演第一名(2017)、宁波市农村文化礼堂节“最美村舞云展演”优秀奖(2020)、宁波市优秀学习共同体(圆梦艺术团2017)、宁波市终身学习品牌(凡心志愿者团队2019、甬源越剧社2020)、奉化区龙鼓展示一等奖(2021-2022)、奉化区首届传统太极拳比赛第二名(2020年)。

舞龙表演.JPG

展望未来,我们将不忘初心,笃行奋进,谱写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。